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經典展示 - 煙斗- 勝利號角

經典展示 - 煙斗- 勝利號角

駁二駐村時期之作  






駁二駐村時期之作-含展示底座

項羽 / 網路圖片
古人知恥崇磊落
作者﹕凱玲


中學時學到鴻門宴一節,當看到范增多次示意項羽利用絕好時機除掉政治勁敵劉邦、而項羽認為這是小人乘人之危之下三濫手段而不為所動最終導致劉邦溜之大吉之 的情節時,非常遺憾,為項羽的行為不解:都什麼時候了,還講什麼光明磊落、丈夫行為,此時不除,何時再有機會?最後看到項羽因為總是堅持大丈夫行為、而不 恥於小人之陰謀詭計從而錯失稱帝機緣、最終自刎於烏江的悲劇時,更是有點為他所不值了。
但歷史上的人們,卻非常喜愛、崇拜這位偉大的悲劇英雄人物,我想原因莫非就是喜愛他的這種光明磊落的丈夫胸襟,反而對他的悲劇結局看得不那麼重了。
光明磊落、仁義誠信一直是中國歷史所頌揚的,而善使權謀、陰謀詭計則是為人所不齒的。下面從兩個歷史人物來看看中國古人在這兩方面的態度。
漢代權謀家--陳平
一個好漢三個幫,每一個朝代的開國之君都免不了有一大幫文臣武將來輔佐,有戰功卓著的,有運籌帷幄的,有舉賢任能的,有出謀劃策的。漢朝陳平就是為劉邦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陳 平,西漢陽武(今中國中部河南原陽東南)人,一生足智多謀,用奇計輔佐劉邦奪得天下,漢初被封為曲逆侯。文帝時,曾升為右丞相,後改任左丞相,一生充滿傳 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輩出,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只有陳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六人。陳平能列其中,可見功勞不一般。
陳平最初在項羽手下做謀土,不被重視,後來投奔劉邦,陳平的「六出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六計分別為:
一是反間計,離間項羽的重臣鍾離昧、謀臣范增等人,氣死范增。
二是夜出女子二千人詐降,解除劉邦滎陽之圍。
三是勸劉邦封韓信為王,利用他為劉邦打天下。
四是與張良一起定計,窮寇宜追,垓下滅楚。
五是為劉邦設計假稱游雲夢,在陳城擒拿韓信。
六是使用反美人計,許婚匈奴,解劉邦白登之圍。
所有這些計謀,無論站在古人道德觀上看,還是今天的正統觀念來看,都不是光明磊落大丈夫之所為。
後又與周勃合謀「誅殺諸呂」延繼劉氏詐基,對漢朝可謂功勳卓著。劉邦做皇帝后,想清除權臣,陳平學到了黃老之術中「藏而不露」的真髓,成功地保全了自己,最後病死,得以善終。
照常理說,像他這樣足智多謀、位高權重的開國功臣,總結自己的一生應該是非常自豪的,但其實不然。
陳 平臨去世時,反躬自省,認為自己用盡陰謀,施盡詭計,是道家所不能容許的事,慨嘆自己的一生:「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 以吾多陰禍也。」從中看出,他對自己終生之所為,也是知道使用權謀詐術是不得善果的,即使自己在世之時不會報應,後代子孫也會殃及的。
果不其然,陳平死後,兒子共侯陳買繼承其侯位,但好景不長,在位二年便去世了;兒子簡侯陳恢繼承侯位,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兒子陳何繼位二十三年,犯了強奪他人妻子的罪行,受到朝廷緝捕,被處以死刑。封國從此被廢除。
愚善人--宋襄公
孔 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義」。孔子一生顛沛流離,都在推行他的仁義理想。但國人大都把「仁義」當成標榜和誇獎的口頭禪,並沒有真正拿它當回事。歷史上,倒是有 一個「傻冒」叫宋襄公,卻正兒八經地把「正義」當回了事,動了真格的。不過,這個踐行「仁義」的宋襄公,卻沒有得到國人對待項羽那樣的禮遇和稱讚(難道是 這位襄公沒有自己的「虞姬」?),倒是成了人們恥笑的對象,罵他「傻冒」。
人們恥笑宋襄公是因為他「仁」的太實,「義」得太傻。襄公父親宋 桓公病重要立儲,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宋襄公本應是繼位之人,可是宋襄公講仁義,堅決不幹,在父親面前一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於庶兄目夷,桓公聽了 當然高興,認為兒子真講仁義。於是,把他的想法講給目夷聽。目夷也不是權力狂,他聽後,頭腦冷靜地說:「襄弟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 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於是,襄公的位置沒有讓出去。
七國霸主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了內亂,一些小國力挺襄公 以取代齊國的盟國霸主地位,於是,襄公給楚國下了召書,要求人家前來參加自己的盟會,楚王一聽,勃然大怒,但表面答應了,私下裡就做了準備。這時,相國目 夷對宋襄公建議「兵車之會」前往,讓襄公預先有所安排,多帶些部隊前往。宋襄公不聽,說:那可不行。我同楚王以「乘車之會」相約,現在若出爾反爾。那多不 仁義啊!於是,宋襄公按乘車之會前往,楚王暗中以兵車之會赴約。結果,宋襄公的霸主沒做成,還被楚國給逮了。
國人嘲笑襄公一個最大的理由當然不是以上兩件事,讓襄公千古留名的卻是另一件事:泓水之戰。
楚國把襄公放了後,襄公並沒有吃一塹長一智。
公元前638年,宋、楚兩國的軍隊在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決戰:宋襄公的軍隊在岸邊列好了陣勢,楚軍正在渡河,楚軍半渡之時,大司馬公孫固建議乘楚軍還沒渡過泓水時向楚軍進行襲擊,宋襄公卻說不能乘人之危,要做仁義之師。
楚 軍渡河完畢,尚在列陣之時,公孫固又請求發令進擊楚軍,宋襄公還是說不能乘人之危,要做仁義之師。等到楚軍列陣已畢,宋襄公方下令向楚軍發起攻擊,結果, 宋軍被楚人打得大敗。宋軍大敗而歸,國人皆埋怨襄公的仁義,襄公道:「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這 話意思是說: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 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這話聽起來有點像今天文明社會的戰爭人道主義。
襄公死了,首先發出嘲笑聲的是韓非,到毛澤東眼裡,乾脆罵成了「蠢豬式的仁義」。這些嘲笑聲與謾罵聲,讓中國人漸漸喪失了誠信和仁義。
結語
從這兩則故事中,我們看出,儘管歷史上出了許多這樣的人物,那樣的人物,這樣的智謀,那樣的權術,但這些光明磊落、誠信仁義的正面的和反面的故事卻是那樣鮮明生動。
像 陳平這樣善使詐術、靠詐術權謀發家的開國功臣,在坐在位高權重的位置上,在臨死總結自己一生時,卻發出「吾世即廢……吾多陰禍」這樣的感慨,可見無論他怎 樣在人世的名利之中掙扎,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還是有很清醒的認識的,知道平生所為並不是什麼光彩、可以拿來光宗耀祖的事,而是禍及後代子孫的醜事、敗事。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可看作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能面對自己所為的光明磊落丈夫之言行。
而從另一位主人公宋襄公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仁義厚道的古代君子作風,即使面臨強敵和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也要堅持仁義、厚道、光明磊落的君子作風,看歷史長河中,又有幾人呢?
他 們的故事,又讓我想起古人打人不打臉,對敵人或戰死敵人也要給予做人的尊嚴的真正人的行為(當然歷史過程中那些不佔主流的壞坯子除外)。而今天的人,在經 歷各種運動、忘卻了歷史中光輝的、正面的教訓後,留下的卻是一切人性中最不好的東西:今天的人,打人專照臉打,出手凶、狠、殘。更有甚者,還有報導說在大 陸一些在押人員會遭受一些非人的性折磨和摧殘,如生殖器官或敏感部位被打或被折磨,真是聞所未聞啊!
對照今人與古人,真是差之千里啊!
新三才首發
2010-01-22 11:29:36【萬年曆】
Copyright© 2000 - 2010 The Epoch USA, Inc. 授權與許可 服務條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